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奥地利读书笔记(第一章)

虽然和精缩版没什么区别,但是还是放上来存个档,顺便附加上些注解或(/和)吐槽。所有带“*”的地方均会在笔记的最后有注释。

如果有不明白的概念请评论提问我,我们一起解决。如果觉得我写的内容有误(很有可能有误!因为我也是初学者)请一定要评论告诉我啊!

姬友你就当是和我一起复习吧www


第一章 1439年之前的东部边区

1. 奥地利无疑是罗马帝国的子孙。在罗马掌控时代结束后,多瑙河谷地成为了各民族的移民通道,此地区纷争繁多,最后由日耳曼人获得了统治的权利,罗马统治时期的基督教传统被保留了下来。公元962年,“神圣罗马帝国”迎来了他的第一位皇帝*,奥地利*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东部边区*。


2. 976年来自巴奔堡家族的边地伯爵*成为了奥地利的统治者,自此巴奔堡家族以奥地利为中心开始了权力扩张之路。伯爵的权力在初期是很小的,上有巴伐利亚公爵,下有各种虎视眈眈的贵族,但巴奔堡家族总体上来说,出色地应对了复杂多变的情况。一方面,奥地利在地理位置上有其优越性——它是经济要道上的枢纽,土地又较为肥沃,给予了其统治者较好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巴奔堡家族对内通过购买、没收,对外通过协商和武力争斗为自己赢取了更多的土地。


3. 巴奔堡家族逐渐强盛起来,1156年奥地利在“小特权状”的规定下成为了公国*,脱离了巴伐利亚,1192年巴奔堡家族又接手了已经成为公国的施蒂里亚。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基督教世界宗教首领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巴奔堡家族表现得较为明智,它获得过双重信任,也因其变得强大而成为两边势力都想争取的对象,常于皇帝与教皇的争斗获得自己的利益。巴奔堡家族的统治终结于香火断绝,1246年,失去巴奔堡男嗣的奥地利陷入了争权之乱,波西米亚国王曾短暂获得过统治权,但最后权力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

 

4. 哈布斯堡家族是南德施瓦本地区的重要领主,起源于阿尔萨斯,标志城堡“哈布斯堡”坐落于现今瑞士北部。该家族由于在竞争者中相对实力更弱而被拱上了德意志国王*的王座(方便做傀儡嘛),但也因此开始了实力的大幅增长。拥有了实现皇权可能性的哈布斯堡家族在对皇权的追求中一度走得太远,不单引起了选帝侯们的反感,更是失去了一些自己的权力基地(包括瑞士,自家城堡所在地)。后来失去了对帝位期望的哈布斯堡家族开始将精力放在自己的奥地利领地上,开始以奥地利为统治核心。1336年,该家族通过默许维特斯巴赫家族的帝位赢取了夺取卡林提亚与卡尼奥拉的机会,1363年又通过对卢森堡家族的皇帝摆出合作姿态接手了蒂罗尔

 

5. 逐渐拥有广阔土地控制权的哈布斯堡家族随后出现了内部混乱,分家的斗争最后由家族的一位幼子终结,而这位统治者由于其对卢森堡家族的臣服,在皇帝去世后继承了波西米亚与匈牙利的皇冠,并当选为德意志国王,哈布斯堡家族重新拥有了染指帝位的机会。在他死后,他遗腹子的监护人赢得了家族内部的博弈,最终成为了德意志国王,并于1452年加冕为帝。成为了哈布斯堡的第一位皇帝。



---------------------------------------

注释:

第一段:

*神圣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后,西罗马帝国先行覆灭,东罗马帝国成为了后世所说的‘拜占庭帝国’。后来在法兰克人崛起征服了大片领地,在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其统治者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他们不是罗马人,后来的名称里还带着罗马二字。法兰克王国三分为东西中三部分。东法兰克势力崛起,形成了日耳曼人的四大公国萨克森,法兰克尼亚,施瓦本和巴伐利亚。最后萨克森公爵亨利的儿子奥托继任东法兰克国王。他获得了对马尔扎人的胜利,也控制了意大利,最后被教皇加冕,开创了神圣罗马帝国。

*奥地利:这里的奥地利主要指维也纳一代地区——即现今‘下奥地利’一代。

*东部边区:即eastern march或eastern mark。所以一些比较愚蠢的翻译会把这里译为‘东部边马克’

第二段:

*边地伯爵:margrave。字典里的解释是count of a border territory即边境军事领地首领。权利小于公爵Duke,和后来英国贵族阶层Earl有相似之处,被翻译为边伯或藩候。由于边地伯爵一般来说都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因此比非边境的普通伯爵能力要强。

第三段:

*小特权状:由皇帝腓特烈一世(即红胡子腓特烈)赐予巴奔堡家族的第8个奥地利统治者亨利二世。该特权状提升奥地利为公爵领规定巴奔堡家族世袭奥地利公爵,而奥地利直接为神圣罗马帝国承担军队义务。这其实是一种补偿。原因是亨利二世的前任——他的弟弟(对,先弟弟,后哥哥担任统治者orz)利奥波德四世在位期,当时的德意志国王将巴伐利亚公国的统治权从韦尔夫家族手中没收,交给了利奥波德四世。而后来腓特烈继位,将巴伐利亚公国从巴奔堡家族手里要回来还给了韦尔夫家族。因此他需要给奥地利统治者以补偿。

第四段:

*德意志国王:不同时期有不同意义。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基本上意义与‘罗马人民的国王’头衔相同。被承认为德意志国王基本说明了拥有皇帝的实力,但在被教皇加冕之前并不拥有帝位。国王由选帝侯(Prince-elector)投票选举,谁可以成为选帝侯,有几个选帝侯这些问题在历史上变化多次。不过在此处就提一下1356年黄金诏书里的规定:7位选帝侯,包括3位教会诸侯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科隆大主教,和4位世俗诸侯波西米亚国王,莱茵普法尔茨伯爵(或称帕拉丁伯爵),勃兰登堡边伯和萨克森-维滕堡公爵。其中四大世俗诸侯代表了东法兰克王国时期的四大民族(法兰克,萨克森,施瓦本和巴伐利亚)


------------------------------------------------

附录  奥地利统治者一览:

巴奔堡家族:

利奥波德一世 976-994 :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录的统治者

亨利一世 994-1018 :利奥波德一世长子

阿达尔伯特 1018-1055:利奥波德一世三子

恩斯特 1055-1075: 阿达尔伯特之子

利奥波德二世 1075-1095:恩斯特之子。曾因反对与教廷冲突的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一度被剥夺边区。

利奥波德三世 1095-1136:利奥波德二世之子。支持亨利五世对亨利四世的反叛,后获得继位的亨利五世的好感。与教会关系亲密,被称为奥地利的主保圣徒。

利奥波德四世 1136-1141:利奥波德三世的三子。曾获巴伐利亚公国统治权

亨利二世 1141-1156/1156-1177:利奥波德三世次子。1156被皇帝授予小特权状,自此奥地利升格为公国。

利奥波德五世 1177-1194:亨利二世之子。接手施蒂里亚。与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结仇,因囚禁对方被教会驱逐出教门。但也因英格兰人的赎金让奥地利更加富裕。奥地利红白相间的国旗来源于他参加十字军东征时的旗帜——当时他浑身浴血,脱下腰带后出现了血红中间的一条白色。皇帝亨利六世授予他采用这颜色做旗帜的权利。

腓特烈一世 1194-1198:利奥波德五世长子。为了重获教廷好感参与十字军东征。

利奥波德六世 1198-1230:利奥波德五世次子。成功调停过教皇和皇帝的冲突。

腓特烈二世 1230-1246:利奥波德六世之子。无男嗣继承人。


哈布斯堡家族:

鲁道夫一世 1278-1282:此前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或译奥塔卡尔二世)掌握奥地利。鲁道夫一世作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则是从1273到1291。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1282-1308与鲁道夫二世1282-1283:鲁道夫一世之子。前者是继承人。前者作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的时段是1298-1308。1308年被侄子弑尊者约翰谋杀。

腓特烈三世1308-1330:阿尔布雷希特一世之子。1314-1330与路易四世共同做‘罗马人民的国王’,国王的实权则在后者手中。从腓特烈三世开始,哈布斯堡家族将奥地利视为自己的中心基地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330-1358:腓特烈三世的弟弟。1336夺取卡林提亚于卡尼奥拉。

鲁道夫四世 1358-1365:阿尔布雷希特二世之子。反对削弱奥地利地位的黄金诏书。伪造“大特权状”。“大特权状”升格奥地利公爵为大公,且大大提高奥地利地位。皇帝否决了其中大部分要求。1363年接手蒂罗尔。

阿尔布雷希特三世1365-1395与利奥波德三世1365-1379:鲁道夫四世的弟弟们,兄弟分家

阿尔布雷希特四世1395-1404: 阿尔布雷希特三世之子。另一边利奥波德三世的儿子们进一步分家。

阿尔布雷希特五世1404-1439:阿尔布雷希特四世之子。恢复了奥地利的秩序。1437年继承了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的王冠。

拉斯洛五世1440-1457 腓特烈五世1457-1493:前者为阿尔布雷希特五世的遗腹子,后者则是前者监护人,利奥波德三世之子恩斯特的儿子。后者于1440当选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三世并成为哈布斯堡家的第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做皇帝后肯定了“大特权状”。

评论(5)
热度(3)
© RootingYgg | Powered by LOFTER